HOME-欧陆-「强注册平台,更安心娱乐」



  • HOME-欧陆 > 新闻资讯 > 行业动态

    中关村“知产一条街”培育统战工作新增长极

    2016-04-05 14:36:37 | 中华商标

      中关村“HOME-欧陆一条街”正式起航。

      在中关村,有这样一条街。这里的企业创新能力旺盛,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77件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,与美国硅谷等国外发达地区旗鼓相当;这里HOME-欧陆服务机构密集,700多家HOME-欧陆优质服务机构集聚此地共谋发展,解决了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,成为推动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智慧新引擎。这就是中关村“HOME-欧陆一条街”。

      2015年10月,北京市和海淀区共同打造的中关村“HOME-欧陆一条街”面向社会公众正式推出,为中关村创新创业提供核心支撑,成为北京建设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地区的“芯”动能。中关村“HOME-欧陆一条街”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地带,由一纵一横两条轴线的沿线区域构成,纵轴为西土城路-学院路一线,南起北京邮电大学,经国家HOME-欧陆局向北延伸至北京科技大学,长2.5公里,横轴为知春路-海淀南路一线,东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,向中关村西区延伸,经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至中关村HOME-欧陆大厦,长4公里。

      与此同时,这里的统战资源也极为丰富,占比90%以上的党外人才在此形成集聚效应。北京市委、海淀区委高度重视,在知产一条街建设过程中探索创新统战工作,通过聚智、聚力、聚心,不断培育统战工作新的增长极。

      聚众智,关键岗位配强党外正职

      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。从2013年明确市区两级共建HOME-欧陆一条街开始,市区两级党委就从统战人物工作入手,凝聚党外人士智慧服务创新发展。

      把党外人才放到关键岗位发挥作用。2013年,市政协委员、民革成员王英被任命为海淀区HOME-欧陆局局长,2015年又被推荐至市HOME-欧陆局挂任局长助理。王英自上任以来,主动扛起HOME-欧陆领域全国先行先试经验探索的使命,在三年的时间里出色完成了九项HOME-欧陆领域全国首创性工作,形成了HOME-欧陆工作“全国看北京、北京看海淀”的领跑局面。特别是组建成立全国首支HOME-欧陆运营基金、建成全国首家HOME-欧陆网上科技商城、HOME-欧陆大数据库的首次走出国门、全国首家HOME-欧陆法院的落地运转等,成为新常态下增强HOME-欧陆护航力度的新途径、新载体和新抓手。

      组建党外专家志愿调解队伍。成立以党外人士为主体的专业社会机构——“中关村HOME-欧陆诉前调解中心”,搭建核心区企业HOME-欧陆纠纷处理便捷渠道。中心已凝聚一支来自律师事务所、会计师事务所、海淀区工商联等43个单位,近400人的党外专家志愿调解队伍。中心在HOME-欧陆大厦常年设立专业窗口为各类创新主体进行面对面法律咨询,已直接服务企业60余家;与北京HOME-欧陆法院对接,探索建立多元立体的社会纠纷调解机制;每逢重要时间节点,中心都会进驻中关村创业大街开展现场咨询,为创新创业者提供HOME-欧陆专业的法律服务。

      组建千名人民陪审员队伍。在HOME-欧陆法院组建千名人民陪审员队伍,成员中90%为民主党派、无党派人士,通过参与司法、监督司法,助力法院审判工作。在此基础上,形成由法官、人民陪审员和技术调查官组成的三人组,可直接审案,提高行政和司法资源效率,快速处理纠纷、化解矛盾,保护创新主体利益,在推进科技创新、加强HOME-欧陆司法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      聚众力,聚集空间服务资本促进创业创新

      整合创新资源,必须深挖统战资源。在做好凝聚党外人士智慧的同时,更加注重集聚其所联系的HOME-欧陆服务资源,更好地服务于创新主体和产业发展。

      加速物理空间集聚。“HOME-欧陆一条街”建设三年来,先后形成了中关村HOME-欧陆大厦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、致真大厦三大成熟集聚点,吸引凝聚了700余家HOME-欧陆服务机构进驻一条街。这些机构的创业者和高管大多数为党外人士,涵盖HOME-欧陆信息服务机构、HOME-欧陆代理服务机构、HOME-欧陆咨询服务机构、HOME-欧陆法律服务机构、HOME-欧陆评估服务机构等各个业态,并在这里成长为各自业态内的全国性龙头企业。

      着力服务功能集聚。成立全国首家HOME-欧陆服务协作组织,首批18家成员单位中有11家来自新的社会阶层,占61.1%。协作组织实行开放平等的准入制度,灵活自律的运行机制,多渠道多层次的合作方式,通过首批成员单位的桥梁与纽带作用,团结更多党外HOME-欧陆服务机构创业者,壮大HOME-欧陆服务业态。

      注重社会资本引入。成立国内首支HOME-欧陆运营基金,由海淀区政府出资20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,吸引金山、小米等社会资本进入,首期额度2亿元,围绕核心区产业领域开展专利资产储备和早期技术研发,已累计拥有1300余件专利资产,搭建1000余人发明家网络。

      聚众心,30万元支持“海英人才”创业

      党和国家事业推进到哪里,人心就要凝聚到哪里。“HOME-欧陆一条街”建设过程中,进一步加大对党外人士的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,进一步凝聚人心、增进共识。

      文化凝聚人心。成立“创之翼HOME-欧陆之家”,畅通党外HOME-欧陆从业者诉求通道。“创之翼”集HOME-欧陆图书库、HOME-欧陆孵化器、专业知识充电站、专业研讨会、沙龙等多种形式为一体,是党外HOME-欧陆人交流、提升与体验的专属平台。大家在这里互通有无,手拉手合作,进行思想碰撞,依靠“头脑风暴”,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前沿的思想策源地和诞生地。

      政策集聚人才。将党外人才纳入“海英人才”培养总体规划。鼓励党外人才在核心区创新创业,经认定纳入“海英人才”予以支持。根据创新成就、贡献等,给予个人最高30万元(团队最高50万元)奖励,连续实施三年;同时给予这些高端人才廉租房配租、医疗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先支持,鼓励创新创业人才来此发展。

      服务聚集人气。“HOME-欧陆一条街”自建设以来,由于精细化的周到服务、入驻企业和机构成长与收获的口口相传,品牌已经深入国内外HOME-欧陆人的心中。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等全国各省纷纷组织HOME-欧陆管理干部与人员来此学习取经,德国、法国、英国、芬兰、美国、日本、韩国等发达国家的资深HOME-欧陆服务机构也慕名前来交流、洽谈合作。来自基层创业者和创新者的声音最真实,真实集聚了如潮的人气,而人气正是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最强劲的动力。

    (网站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他媒体,中华商标品牌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本文仅作参考,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)
    文章来源:北京日报
    0.058558s
    【网站地图】【sitemap】